在民盟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9月16日)
民盟中央主席 张宝文
各位盟员、各位同志: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推广基层组织工作先进经验,表彰先进基层组织,研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并对《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修订草案)》进行讨论修改。
今年,为落实民盟十一届二中全会关于把2014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决议,提升全盟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盟中央和各省级组织围绕“强组织、增活力”的目标,合理规划、科学部署、扎实推进,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对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完善基层组织制度和提高盟员履职尽责意识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盟中央和各省级组织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基层组织调研,摸清了家底,总结了经验,了解了困难,收集了建议,为进一步分析制约基层组织作用发挥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新形势下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大局、着眼长远,深刻认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组织是民盟的基本细胞,是民盟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1.加强盟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盟的基层组织作为广大盟员参与组织生活、加强思想建设的最基本单位,承担着引导所属盟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政治任务。只有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才能进一步夯实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2.加强盟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民盟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需要。“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问题是关系到民盟事业兴衰的关键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源头上“造血”、“活血”,营造出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任务、形势赋予的新使命,更好地履行民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职能。
3.加强盟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传承民盟优良传统和保持民盟优势特点的需要。“奔走国是、关注民生”,是民盟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民盟围绕改革发展大计,突出特色优势,集中力量,深入推进,形成了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品牌和特色。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一步保持传统、发挥优势,就必须以基层组织为依托,通过学习民盟的光荣历史,内强素质;通过宣传民盟事业和优秀盟员,外树形象,从而通过一代一代盟员的政治交接、新老更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长期以来,全盟基层组织在鼓励盟员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丰富创新基层活动,持续为盟的事业发展发现、培养和输送人才,提高了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发挥了基层组织在履行参政党职能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基层组织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坚持实施“人才强盟”战略,不断为有效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智力资源和组织保障。截至今年6月,我们的盟员是251568人。截至去年底,全盟共有省级组织30个,地市级组织312个,县市级组织96个,基层组织7205个,大部分基层组织活动积极、制度健全、管理科学。在“人才强盟”战略的指引下,盟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职盟员占到了64.9 %,中上层人士占到了89.0%,高级职称比例为43.1%,盟员中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17000多人,各级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处级以上从政干部有1000多人,大学校院长181人,院士50人。广大盟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立足本职,双岗建功,不断创造着新的业绩。
在工作中,地方盟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凝聚人才的纽带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推荐机制,进一步推进了盟的人才队伍建设。如,各地盟组织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发展代表性人士,湖南省仅2013年就发展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正处级干部、副县长等11名代表性人士入盟;民盟甘肃省委把社院集中培训与地方盟组织所在地现场培训结合起来,在全省各市委、省直各基层组织中广泛建立培训网点,成功实施了全员培训工程;吉林四平市、黑龙江哈尔滨市等地突出新盟员培训,把新盟员纳入“新盟员支部”接受培训、锻炼一年,通过“学分制”、“六个一培养工程”等形式,加快新盟员成长;上海部分基层组织在领导班子编制外设置副秘书长或主委助理等职务,为优秀后备干部搭建锻炼平台,提供熟悉盟务、参与决策的机会。各地基层盟组织在组织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好的思路、好的做法,值得认真总结推广。
二是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民生进步建真言、献良策。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是基层组织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盟中央每年都会收到通过各省级组织和各专门委员会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4000多件,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提升,长期在全国政协的有关评比中保持领先。由基层组织报送给各地方组织的信息数量更加庞大,这些信息反映了各地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民生诉求,也体现了基层盟组织和广大盟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仅以民盟太原学院支部为例,该支部2011—2013年度完成社情民意信息41篇,被全国政协、盟中央、省政协、盟省委等单位共采用39篇,采用率高达95%。
围绕“五位一体”建设,以研究课题和举办论坛等形式形成调研报告和意见建议,促进当地乃至全国的改革发展,也是基层组织履行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民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委员会多年来围绕“三农”问题长期追踪研究,该校盟员积极参与盟中央“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综合开发”专题调研,盟中央在综合西北各省区盟组织调研成果基础上形成的政策建议信,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民盟中国社科院委员会集合各方力量展开对养老问题的课题研究,为北京市的发展献计献策;厦门三分之一的基层盟组织与所在街道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既有效拓展了组织生活平台和调查研究渠道,也发挥了基层盟组织协助参谋、化解矛盾的作用。近年来,民盟持续关注民生热点问题、统筹区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分别就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环境优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芦山地震灾区生态建设、赤水河流域连片扶贫开发,以及祁连山、青海湖、巢湖、洞庭湖、太湖生态综合治理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这些意见建议也都凝聚了广大基层组织和盟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三是遵循“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多年来,民盟在贵州毕节、甘肃定西、四川遂宁、河北广宗、广西百色、重庆彭水等地的智力扶贫工作,得到当地党委和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认可和称道。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民盟“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深入开展,自2007年至今,已培训乡镇、农村中小学校长及一线骨干教师15万余人次,援建烛光学校110余所,捐赠图书近50万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心·明眸工程”和“同心·健康呼吸万里行”等医疗帮扶活动,也都已成为民盟社会服务的品牌。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盟基层组织和广大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发挥特色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如民盟太原市晋源区支部坚持开展“绿色转型帮扶活动”,其帮扶对象店头村成功由煤矿产业转型为旅游产业,并于2010年7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民盟沈阳农业大学委员会无偿向农民传递先进技术,近三年组织科技下乡近50次,培训农民3000余人,直接促成农业增收近亿元;民盟西南财经大学委员会盟员将学术研究和教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成果,对“盟遂合作”、攀枝花钒钛基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上这些内容仅仅是反映了一部分基层盟组织根据地方实际履行参政党职能的事例,像这样发挥民盟智力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例子枚不胜举。
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盟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比如:虽然我们保持了在职盟员的稳步增长,但离退休盟员仍占35.1%;在代表性人士的发展上,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履行职能的需要;基层组织工作制度从整体上说还不够健全,盟员参与度和知情权不够,基层组织凝聚力有待加强;基层组织工作条件缺乏稳定有效的保障,活动开展比较困难,基层活力和影响力受到限制,吸引力不足;对基层干部和盟员的培训、选拔、推荐和任用,视野不宽、针对性不强,缺乏多样的、规范的机制和途径;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既有体制原因造成的,也有历史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全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有的是部分地区的具体问题;有的出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源于工作主动性的不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改革创新、继往开来,推动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一阶段,我们要科学判断政策形势,认真总结基层经验,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开创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把握制度建设机遇,规划新的发展思路。多年来,各级盟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民盟中央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探索基层组织工作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和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并在制度约束力和执行力上下功夫,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今年,民盟中央在广泛调研、召开专门会议深入研讨和全面征集各省级组织修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的《修订草案》。在本次会议上,希望大家进一步对《修订草案》认真讨论,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一部有利于民盟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各省级组织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层层落实,为基层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切实的制度保障。
二要把握基层组织定位,打造服务型盟组织。民盟十一届二中全会提出,要“把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全盟工作的重中之重”,盟的基层组织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这一会议精神,推出有力措施,以实际行动努力打造服务型盟组织。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紧密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发挥人才优势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多办惠民之事,多解民生之忧;要服务盟员,尊重盟员主体地位,健全盟内关怀帮扶机制,以建设“盟员之家”为抓手,拓宽盟内交流、联络渠道,把了解盟员、密切联系盟员、关心盟员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努力营造出心情舒畅、关系融洽的组织氛围,增强盟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要把握党派职能特点,搞好基层组织活动。民盟作为一个政党,有其特定的党派职能,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必须体现这一职能特点。各基层组织要结合思想建设、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因地制宜创新活动载体、内容和形式,善于调动盟员主动性、积极性,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基层活动亮点和品牌。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盟内激励机制,分层次分领域树立、宣传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使各基层组织和盟员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盟内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基层组织之间的横向合作、校地合作,推动基层组织与街道、社区共建,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发展,以切实的履职行为提升基层组织活力。
四要把握“人才强盟”导向,完善人才队伍结构。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灵活的方式吸引人才、聚拢人才、使用人才。组织发展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总的目标是盟员数量应该稳中有升,在职盟员数量应稳步增长。特别要积极吸收政治素质强、年纪轻、潜力大的人才入盟,要大力发展代表性人士。第二是发展与巩固的关系。发展盟员仅仅是一个阶段性工作,而巩固却是一个长期任务。一方面要严格组织发展程序,把好入口关;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入盟后的培训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盟的各项工作,提高认识、培养感情、锻炼能力。第三是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要始终坚持把主体界别作为组织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要保持民盟在高教界的质量和数量优势。同时,继续稳妥发展经济、金融、法律和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士,以改善结构型人才短缺问题。组织发展还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有求才之心。有了求才之心,才可能有识才之慧,心中有责任,眼里才会有人才;要有育才之道。人才是培养出来的,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发现、培养、考察、选拔及推荐任用人才的机制;要有容才之量。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才也不例外,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人才,既不可求全责备,也不可因噎废食;要有用才之法。人才需要善加使用,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五要把握组织发展形势,健全骨干盟员培养机制。近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盟员的年龄结构不断改善。截至2013年年底,盟员的平均年龄为54.5岁,40岁以下的比例为19.7%,50岁以下的比例为51.9%,六零后已经成为盟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七零后、八零后也逐渐崭露头角。同时,盟员的界别结构更加合理,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经济、法律等新社会阶层人士比例进一步增长,为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人才资源。“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面对这种新形势,各地盟组织应统筹考虑各界别骨干力量和年龄梯次,更加注重新社会阶层人士和年轻盟员的发现、培养和锻炼,以担任总支委员、支部主委、主委助理、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等形式,让他们深度参与盟务工作和课题调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增强组织活力、创新盟务工作方面的作用。
六要把握问题症结所在,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从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所总结的经验和所发现的问题对照来看,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必须承认,各地的工作环境是有差异的,因此,对于有些问题,盟中央将从制度建设入手加以解决,有的问题则需要各地盟组织增强主动性就地解决。比如,在高校组织发展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经常性为全校师生开设“民盟专家讲座”和新知识讲座,介绍在该校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盟员事迹等,吸引了众多高学历、高职称、热心盟务的中青年教师入盟;诸多高校基层组织积极在无盟员的院系、新建高职院校中开辟增长点,或重点加强对归国引进人员的培养和盟员发展工作,发展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有一定潜力的优秀骨干教师,确保了盟员发展相对稳定的趋势。凡此种种,都是事在人为的典型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同志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基层组织是民盟事业的源流,希望各级盟组织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尽职尽责、常抓不懈,把民盟建设成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制度上健全和充满活力的参政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