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菊
我叫孔菊,在淮南市财政局工作,2007年加入民盟,2013年当选为淮南市政协委员。作为淮南市民盟山南支部的一名民盟盟员,在工
作上我脚踏实地、爱盟敬业,是单位素质过硬的业务骨干;在公益上我爱心奉献、一心为民,用爱心善举温暖淮南、伽师两座城;在
生态保护上我爱护鸟类、奔走呼吁,用履职担当护佑野生鸳鸯栖息地,促使1000多棵银杏树移植,增强了全民热爱鸟类、保护自然的
意识。
爱心传递,七载坚守,满腔热忱温暖淮南、伽师两地2013年,我的一个朋友到新疆伽师县旅游,了解到当地地广人稀、物质匮乏,冬季气温在零下20度,很多农户在严冬极难有一件称心
的冬衣。冬季御寒,是当地很多农户面对的一个难题。回淮南后朋友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就想着要为新疆贫困地区做点事。我和朋友
陈斌一起联系了新疆伽师县青年志愿者公益协会负责人米尔阿里木,决定在淮南募集一批衣服发往该县,以帮助即将步入寒冬的少数
民族同胞“暖度寒冬”。当募集过冬衣物的消息在QQ群转发后,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呼应,一周的时间里,便募集到了1000多件、共
500多公斤的衣服。2013年10月27日,我和陈斌自费3000多元,将这批衣服发往新疆伽师县。11月9日,收到这批衣服的伽师县青年
志愿者公益协会,把淮南市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运到该县克孜勒博依喀拉央塔克村进行派发。把其中的童装一一分发给村里的孩子们,
志愿者们又为村里年纪较大的4位老人送去冬装,并组织村里的贫困村民进行自主选取衣物。当天,300多位克孜勒博依喀拉央塔克村
的村民从中受益,他们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去过安徽淮南,但那里的市民对他们的关爱,他们已经感受到了。
2020年,“情系新疆爱心送暖”活动已经办了八年。从2013年的500公斤到2020年的5吨;从棉衣到棉衣、棉被、学习用品;从发QQ群
到报纸、网络积极宣传;从亲朋好友支持到淮南日报、淮南市爱鸟协会、淮南师范学院师生等单位、团体、爱心企业和广大市民的积
极支持、响应;从自费3000元运费到淮南七家快递公司免费运送……现在“情暖新疆”活动已经成为淮南市一张公益名片。2017年,
这项活动被安徽省网信办授予网络公益项目优秀奖。
“虽然我们远隔千山万水,素不相识,但那里的冷暖一直让我们牵挂,通过一件件爱心棉衣,让我们从此结下缘分,心心相连。”这是
我心里的话。那一件件干净整洁的棉衣,代表着淮南市民的一份份爱心,代表着对边疆地区群众的深情牵挂,今后我将一直关注并将
这项活动组织下去。
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护佑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家园我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是省级摄影家,多年来,喜欢用手中的镜头和自己的视角向大家展示着人与自然的美。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淮南市夏候鸟和冬候鸟的种群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树立和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理念,通过
生态治理和爱鸟护鸟的科普宣传,进一步提高公众爱鸟护鸟意识,激发广大市民爱鸟护鸟的积极性,更好地、有组织地做好爱鸟护鸟
工作,我萌生了成立淮南市爱鸟协会这一公益组织的愿望。作为市政协委员,我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呼吁,通过和一大批爱鸟志愿者的
积极争取,在市林业局、市摄影协会等单位的指导和帮助下,2019年2月,经市民政局批准,终于成立了首个以爱鸟、护鸟为宗旨的
淮南市爱鸟协会。
淮南本地人都知道,大通采煤沉陷区万人坑纪念馆东侧有一处3个面积不大湖泊形成的生态湿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善、周边
麻栎林果实充足,每年9月底至次年4月份都会迎来数百只野生鸳鸯来此越冬,这也是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最大野生鸳鸯种群,十分罕
见。这片湖面被环保志愿者和鸟类爱好者称之为淮南鸳鸯湖。这批越冬的野生鸳鸯自然成了淮南市爱鸟协会会员的重点保护对象。鸳
鸯越冬期间,每天都有爱鸟协会会员和环保志愿者到湖边蹲点,拍摄鸳鸯生存状况,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随着我们爱鸟人士的奔走呼吁和鸟类视频的广为流传,鸳鸯湖的候鸟保护问题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鸳鸯湖的知名度也不断提升,
已经成为淮南的“网红打卡地”。然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大批市民前来观光游览,有的在近距离观赏时大声喧哗、闪光拍照,有的在鸳
鸯活动区钓鱼、烧烤,打破了鸳鸯恬静的生活。甚至有市民用弹弓打鸟,在鸳鸯活动区撒网、电鱼、捕鸟,对鸳鸯造成直接的伤害。
出现部分鸳鸯回迁后又被惊走的现象。
鸳鸯寻求栖息地的条件很苛刻,除适宜的温度外,需要大面积的水域和成林树木。鸳鸯湖在形成的过程中,原来地面上的意杨林被
淹没在水中,水中大片枯死意杨林为鸳鸯提供了良好的树栖环境,与鸳鸯在北方的栖息环境极为相似,但随着湖中枯死树枝腐朽倒
伏,水面上可供鸳鸯栖息的树木越来越少,鸳鸯的栖息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鸳鸯选择在我市越冬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有充足的
越冬食物,舜耕山脉及周边生长着大量麻栎树,每到深秋,麻栎果成熟后自然脱落,成为鸳鸯越冬的美食。今年鸳鸯湖周边麻栎果
被当地市民大量拣拾,整车整车的麻栎果被以0.6元/斤的价格出售给外地商贩,现在的鸳鸯湖附近已找不到麻栎果,没有足够的过
冬口粮,鸳鸯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在了解到鸳鸯湖出现的这么多新情况新问题后,2019年,我执笔撰写了民盟集体提案《关于建立蔡城塘和大通沉陷区湿地鸟类保护
区的建议》,提案中拟建的鸟类保护区位于利用世界银行采煤沉陷区项目实施范围内,该项目投资高达10亿元,方案调整难度极大。
在多方受挫后,我仍坚持奔走呼吁,终于引起市领导的重视,被列为市政协重点提案。市领导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四次赴现场调研,和世界银行项目办多次沟通协商,最终赢得了世界银行的理解和支持,并通过了《世界银行
采煤沉陷区项目设计提升方案》。为保护数千只鹈鹕、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鸳鸯等越冬鸟类不受施工影响,世界银行项目
办甚至停工数月,直至今年4月候鸟离开淮南才重新开始施工。通过我的积极呼吁,为淮南野生鸳鸯种群争取了一个安全的越冬栖
息地,为淮南增加一张亮丽的生态旅游名片,也让淮南多一处鸟儿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实事求是,民主监督,为淮南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淮南市舜耕山下有一片3000余株的银杏林,种植密度过大,树木难以生长。喜欢健身的我每天路过山下的银杏林,看到日见枯萎
的银杏树,心里无比的沉痛。2017年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对山南新区银杏林进行合理移植的建议》,但因
涉及情况复杂,一直石沉大海。三年来我不断向社会呼吁,与市林业、城建部门沟通、请求,直到2019年12月,淮南市政府终于
通过了《启动舜耕山风景区银杏移植工程方案》,2020年4月,银杏移植工程正式启动,起挖、移植银杏1000余株,并对移植后
的林中空地进行了景观提升,打造出以银杏为主题的特色景观。看到银杏林绿油油的树叶和舒展的枝条我幸福的笑了。
我做为一名民盟盟员连续八年参与组织“情系新疆 爱心送暖”公益活动,向社会募集过冬棉衣发往新疆伽师县等地,有2万余件冬
衣及学习生活用品寄送到新疆伽师县村民手中。用我们民盟的爱心善举温暖了相距4500多公里外的新疆伽师县的贫困群众,用
公益爱心活动让新疆伽师与淮南两地牢牢系在了一起。这是我们每一位民盟盟员“爱国忧民”的纯良品质与为民初心的体现。
我真的不懂鸟,却硬是在一次又一次爱鸟护鸟的具体行动中,把自己逼成了半个鸟类专家。通过自己积极奔走、四处呼吁,在沉
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让鸳鸯湖得到了及时保护,为回迁越冬的野生鸳鸯留住了栖息地。在银杏林移植中不屈不挠、坚持生态发
展理念,终为数千株银杏健康生长贡献上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生态资源,彰显了一名盟员政协委员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作者:孔菊 审核:魏侠